锐评|DeepSeek迎来“Nature时刻”,中国范儿就是这么大大方方
“同行评审”在学术界属于常见且必要的论文审查程序,为何此次《自然》单独将其提出,并以“打破空白”来高度评价DeepSeek?事实上,自ChatGPT起,全球范围内大模型发展就犹如一场“黑箱”里的竞速。业内及公众往往是通过社交媒体、营销发布会等了解产品性能,至于核心训练方法和数据则属于高度设防的“商业机密”,更遑论追问其原创性、方法论和稳健性?
而DeepSeek-R1这篇论文,详尽披露了模型训练细节,并在长达64页的同行评审文件中正面回应,DeepSeek-V3 Base(DeepSeek-R1的基座模型)使用的数据全部来自互联网,没有专门的蒸馏环节。大大方方公布技术,堂堂正正接受检验,正如《自然》赞扬,“这一切都是AI行业迈向透明度和可重复性的可喜一步。”
有人说,DeepSeek之所以成功,很重要一个原因就是坚持了开放开源的技术路线。今年初发布以来,DeepSeek-R1就采用MIT许可协议,支持免费商用、任意修改和衍生开发等。目前,其在HuggingFace平台累计获得超1090万次下载,成为全球开发者使用最广泛的推理模型之一。更值得欣喜的是,依托于中国完整的产业链条、广阔的市场空间,DeepSeek率先深耕医疗问诊、工业质检等垂直领域,不断推动算法服务生产生活。以开放之姿汇聚全球智慧,以开放之姿造福人类社会,这才是AI行业发展的正轨,中国企业有信心更有能力进一步参与并发挥引领作用。
DeepSeek创造的一个又一个“高光时刻”,提供了理解中国创新路径的生动样本,更反映出中国创新的深层逻辑——真正的技术进步,永远在开放包容的生态之中。放眼当今世界,单边主义、保护主义加剧,对全球科技合作创新生态、各国科技发展进步产生了深刻影响。特别是某些国家热衷“拉圈子”“筑高墙”,将创新技术当成针对他国的武器。面对种种逆流、重重打压,中国踏踏实实走出了自己的科创之路,与此同时,我们更深知,自主创新并非“闭门造车”,只有坚持开放合作才能紧跟科技发展方向。发展科技从来不是为了争夺所谓“主导地位”战胜谁、压倒谁,而是要在破除科技霸权迷思中,不断增进人类福祉、促进全球共同发展。
DeepSeek的开源代码在全球开发者社区流转,半数以上国家和地区使用“世界的北斗”,“中国天眼”等多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持续向全球开放使用……中国在为世界带来更多惊喜deepseek,也在为全球科技治理贡献更多智慧。原文出处:锐评|DeepSeek迎来“Nature时刻”,中国范儿就是这么大大方方,感谢原作者,侵权必删!